黄庭坚《送四十九侄诗》卷鉴赏
黄庭坚《送四十九侄诗》卷 纸本,行楷书,纵35.5cm,横130.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释文:
诗送四十九侄。又妷财相见,何堪举别觞。共期同奋发,更勉致轩昂。接物宜从厚,修身贵有常。翁翁尤念汝,早去到亲旁。
帖后无名款。鉴藏印有“白石山房”、“宋荦审定”、“宣统御览之宝”。
此帖原为《宋元宝翰》册之一,后改装成卷。此诗在《山谷外集》中没有记载,四十九侄亦无考。该帖字大如拳,结体多取柳公权法,字大方可尽其笔势。撇捺特长,笔画多取横势,字势舒展俊朗,跌宕起伏,变化出新,极具挺拔之态。
黄庭坚的书法正如其诗法。张耒评其诗句:“不践前人旧行迹,独经斯世擅风流。”用此句评论黄庭坚的书法是很恰当的。
著录于《装余偶记》卷五、《石渠宝笈初编》卷一。
这幅帖实际是黄庭坚笔录自己的诗,书赠自已的亲姪。初见不能长聚又要分别是一种很令人感伤的事。因此我想,内心伤别离的诗人,以诗文墨宝相赠,彷佛与所别之人长相伴以冲淡别离带来的不快。此帖的笔法中,可见一气呵成,可见诗人的黯然的感伤,也可见诗人曾经世事的洒脱,收放有致的修养境界,以及潜心研习所最终在书体中体现出的深厚文人味道的修养。有如相府花园中的花木,品质高贵,但却娇嫩、脆弱,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动人的忧郁。
此帖见于《石渠宝笈初编》着录,是宋元时代受人珍视的上品。清代,被刻入了君王的珍览精品中——《三希堂法帖》第十三册。
黄庭坚《题苏轼寒食帖跋》鉴赏
题苏轼寒食帖跋 纸本 34.3×6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行书,凡9行,59字。书于元符三年(1100年)七月至九月间。曾入元、明、清內府,并经张浩、张金界奴、项元汴、韩世能、安岐等人收藏,后流入日本,展转至台北故宫博物院。《戏鸿堂法书》、《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》、《谷园摹古法帖》、《晚香堂苏帖》、《景苏园帖》、《宋贤六十五种》、《壮陶阁帖》等收录。
释文:东坡此诗似李太白,犹恐太白有未到处。此书兼颜鲁公、杨少师、李西台笔意,试使东坡复为之,未必及此。它日东坡或见此书,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。
评论